人之所以可愛可恨,正是因為有人性


人們.jpg

 

 前幾天在麵攤吃東西,聽到旁邊桌的客人正在講電話,看穿著應該是附近上班族下班後來麵攤解決晚餐。原本我專心吃乾意麵喝著難得沒漲價的蛋花湯,結果空氣中斷斷續續傳來講話的聲音。雖然是專心吃麵喝湯,奈何對話音浪太強餘波不小,我被迫聽了隔壁桌的對話好大一耳朵。上班族嘛,碰在一起能聊甚麼?不就是公司裡的大小瑣事、同事間的八卦、抱怨自己有多可憐。結果從空氣中傳來的聲浪裡我一直重複聽到一句話:「 我是對事不對人...」「 他說他對事不對人...可是 」「 我才不相信他真的對事不對人...」「 他要是真的對事不對人才不會是今天這樣...」呵呵!原來今天的通關密語叫做「 對事不對人 」喔~~

       我自己其實一直對於能將「 對事不對人 」這句話說出口的人抱著懷疑態度:「 說真說假?你真的那麼超脫,能對事不對人喔?」因為「 事情 」和「 人情 」在社交活動中通常是綁在一起的,譬如因為認識麵攤老闆,所以想吃麵時就會到這個麵攤來,老闆也會因為認識,有時我根本不用開口,他就會自動幫我煮麵和下個蛋花湯。因此若哪天我在蛋花湯裡發現一隻假裝自己是油蔥的小蟑螂時,因為認識老闆,我肯定也不會一拍桌子然後大喊:「 老闆!你的蛋花湯裡有一隻蟑螂!」 即便已經被嚇得跳起來離桌子三米遠,我應該還是會小心翼翼、輕手輕腳、溫溫柔柔、戰戰兢兢地踅到老闆身邊,小聲跟他說:「 老闆!你的蛋花湯裡有一隻蟑螂!」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我堅持「 對事不對人 」,擺出對老闆麵攤的環境衛生窮追猛打的態度,可能下回我就得換家麵店吃東西了,因為難保老闆不會把我列入黑名單從此變成拒絕往來戶:即使我以後真的會減少光顧麵攤的機會,但我依舊不會得理不饒人。畢竟人有感情和情緒,顧慮到和老闆的交情,我可不是冷冰冰的電腦單純只做分析。真要做到「 對事不對人 」,還不如「 對人不對事 」比較能說服我:因為這更像是正常人會做的。

       不過有件事情很麻煩:正因為人有情緒有感情,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難真正理性做到「 對事不對人 」,尤其還有「 成見 」這個大魔王卡在我們少數理性腦子還能運作的時候。所以當我們努力讓自己是理性分析、講究事實、處理問題時,只要對方有「 你要找我麻煩?」的感覺出現,哪管你想「 對事不對人」,他一律認為我們「 對人不對事 」,於是導致很多情況超出預期,問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。譬如公司開會,我們明明是進行計畫可行性分析,但對方感應到的是我們在吹毛求疵,只因為雙方部門向來是公司裡相互對立的存在;我們想「 對事不對人 」,對方以為我們「 對人不對事 」。我們在企劃書上分析了個案的優劣態勢,所以建議採取方案A做為可能的最佳選擇,但主管平常就覺得我們業務量太少,怎麼看都覺得我們在摸魚了,這下更是理所當然認為我們想偷懶,想把自己可以做的部分委外承製,讓公司增加不必要的成本。我們明明想以專業取代 DIY 半吊子,卻被想成是偷懶想摸魚。類似的狀況多不勝數,常常讓我們默默嘆氣卻又無可奈何。

       所以依我看來,「 對事不對人 」是一句看似很誠懇,實際也很誠懇,但執行起來難度係數很高的一種境界,在我的腦子裡它被歸類為「 電子計算機程式 」般的存在,因為只有在不帶私人情緒、排除個人恩怨、去除既有成見的狀況下,才能客觀分析利弊得失,然後指出「 對事不對人 」的真正內容。可是排除了情緒恩怨和成見去「 對事不對人 」幹甚麼?好像也沒有必要。人之所以是人,就是因為他( 她 )不完美,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美,如果硬要變成程式般0與1的存在也太矯情了,真正的重點應該是怎麼讓自己「 少點成見 」、「 多點冷靜 」、「 別忘理性 」、「 錯誤別重複 」這才是上上策。

 

 

繼續聊天:好奇佬閒磕牙    FB粉專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tchatforU/

完整心情請連這裡:  好奇佬閒磕牙chitchatforu
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chitchatforu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閒聊 #上班族的日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naRu 的頭像
    NanaRu

    好奇佬看世界

    Nana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